Thursday, December 27, 2018

没有面子的日子

最近发了神经,把一直以来很沉迷的面子书关掉了。不上网也不po文。我以为我会很不习惯没有它的日子,但其实还好。

这段没有"面子"的日子,我有点窃喜。从前,觉得面子书就是个可以分享所思所想的管道。但这阵子,我发现少了他,我得到了少去去窥探人,甚至被人窥探的一种欢乐与舒畅。估计,对于面对人我有点疲累。少了刷面子书,就可以少去理解别人的生活,然后少去猜忌及多疑。

少了"面子",多了看书的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Monday, August 13, 2018

终于回来了~

试了很久,终于恢复了这个部落格。
这个年代,估计已经很少人会去写部落,大部分的心情估计都会在面子书上抒发。

最近的日子,工作的进度很缓慢。我想与自己将自己困在悲催的情绪有关。心情没有很不好,或许是觉得总有一些无能为力的事,做着的事又不一定得到认同有关系。认同真是大人小孩都需要的动力。

朋友说,好人其实不适合做领导。
我觉得我是好人,所以我觉得我不适合做领导。
总是指示不太清楚, 总是思考太多的方方面面,最后就显得有点优柔寡断了。

人,最怕失去目标。
我觉得这阵子的我,少了前进的目标~





Friday, July 8, 2016

无病呻吟第N次

开斋节,假期三日,宅在学校宿舍,已二日不出门。
明日开学。一觉醒来,心情无来由地感觉不舒畅。
和爱人说:我看我还是辞职吧?不然恐怕会得忧郁症还是癌症的。
爱人说:去吧!不过你去哪个工作环境都一样,同样状况还是会出现的。

2007年毕业后,就一直呆在教育界,在小学呆了半年,就一直呆在独中,一算也过了9年。最近曾和爱人讨论过,以我们这样的工作模式,一开始即投入,从早至晚的工作模式,估计2至3年后,就会产生倦怠了。

也对。这几天看着书架上的书。买了很多书,却一直没怎么时间看。工作和生活,理应分开,却怎么也分不开。我想,唯一让我实际分开的,是在銮中工作的那阵子。回到家还有时间看报纸,工作也不会带回家。我想最大的差别是当时的我纯粹任职为董事会秘书助理,无任教职。之后的两件学校,都同时兼任教书和行政二职。仔细分析下去,后两间学校,担任行政的那段日子,是很苦的。苦在哪?在不了解学校的背景和工作文化情况下,即担任行政主任。自以为制定的一些政策,可以带来些改变。但或许只是自欺欺人的一种方式。

最近,有一种思绪。我想这间独中之后,或许要改换跑道了~

Wednesday, June 1, 2016

<美国队长>有感


吉兰丹没有电影院。趁回乡之便,和爱人去看了场电影《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爱人说,这一集没什么好看。可是看完了,我却思潮起伏。

一直以来都不太爱看英雄电影,感觉不太实际。我想这部电影第一次点出我一直以来的疑惑。英雄一直都以救人为己任,一直以英雄的形象出现,世界最后因为英雄的出现而得以太平。这部电影一开始就点出所谓的英雄在救人的同时亦会为城市带来严重的破坏力,也会因此伤害无辜的百姓。我们以为我们救了世界而沾沾自喜之时,百姓或许因为失去家人,而失去了全世界。

电影带给我的另一个想法:一个人做错事是否就不能被原谅?电影里的Winter Soldier曾被九头蛇利用,让自己的双手沾上了血腥。最后亦改邪归正。当钢铁人知道其为杀父仇人时,欲杀其泄恨。对于一个知错能改的人,社会有时或许没有这么宽容地对待你。错误永远都会被放大;信任也会被削弱。

电影的主轴或是仇恨。当一个人失去最至亲的人,仇恨会蒙蔽双眼。尼日利亚王子在父亲被杀之后,开始追杀被错认为凶手的冬季兵士;当钢铁人知道冬季兵士是杀害父母的仇人时,无视其已改邪归正,执意要制他于死地;当一切的凶手因复仇者联盟的英雄救市而让自己失去了挚爱时,也无视别人亦会遭受同样的痛苦,而伤害别人。

很久没有写文章,真是生疏~

Monday, December 15, 2014

无题:我想熟悉你~


回家度假已第5天。这两天总在努力做着部门的检讨报告和工作计划。我想家里的环境总让我感觉特别慵懒,到目前为止除了列表以外,尚未有什么实质的文字叙述。太久没有书写文章,对文字书写开始感觉陌生。

写着教务处的检讨报告,但总不期然要求自己对教育有一些看法。那天面试了一位新人。他是一位对独中及华文教育没有概念的人。结果,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约略和他谈了马来西亚华教的历史,独中的产生及丹中的一些办学特色。我想,我把独中的发展说得太艰辛,所以把他吓跑了。

想起很多年前,和第一份在独中工作的董事聊天。我们皆认为在独中工作需要一份对华教的认知和使命感,才会让自己继续走下去。唯,察觉现有部分师资似乎对华教少了些许的认知。他甚至乎开始担心日后华教工作碰上青黄不接的日子。那天面试以后,突然回想起当日与这位前辈之谈话。

这几次的面试总有机会先单独和新老师谈谈。在面试之初,总会尝试询问他们对独中及国中是否知其差别,并尝试请其说明之;并在适当时候补充说明,以期让他们在进入独中工作之初,即对独中有些许概念,进而对其工作及活动的需求多一份谅解。我不清楚这样的做法似乎正确,会否太沉重,但还是很自然地做了。

来到丹中,总会给我很多的刺激,甚至开始思考所谓的教育到底是在培养一个人;还是一个考试或读书机器;开始思考独中之间,似乎可以做更亲密的连接及互助;开始思考,对于弱势的学生,我们可以提供怎样的协助。我想,因为校长的努力灌输,开始关注也体谅弱势生。教育机会貌似平等,但是在社经背景相异的情况下,我开始理解学生学术上的差距;甚至开始理解每个人皆有其发挥的长处,而非只有学术一条路,重要是理解其身为一个人,有发展自己的潜能及实现自我的需要。

写了一堆,目的是尝试寻找自己对文字的熟悉感。我成功了吗?我想,我是需要对自己的想法多一些信心,既能成功吧!


Saturday, September 6, 2014

七个月后的叨念~


嗯!来到吉兰丹快7个月了,很快!

丹中是个很特别的学校,和以往服务的独中不同。它的学生有96%是寄宿生;学生和老师变成亦师亦友的关系。每位学生都被要求参与两个活动,其中一个是表演艺术团体,另一个是学艺团体。

刚来的第一个月,最让我惊讶的事情,是在学校办完新春活动“春满丹中”之后,全校师生在很快速的情况下将场地收拾干净的情况。老师无需请求学生协助收拾,每位学生自动自发将场地收拾干净。这个给我很大的震撼,与我过往的经验非常不同。

越深入地工作下去,越察觉它的特殊性。这里的华社对于华文教育的维护;这里的老师不管工作多繁重却还是默默付出;学生的直接及对表演艺术的热爱。因为地处偏远,也因为是东海岸两间独中之一(姑且论关中是间独中),每一年的招生都需要老远地从吉兰丹跑到彭亨州去办小六招生讲座。因为体谅到每位学生的程度不一,部分学科能够为每班的同学量身订做属于或适合他们的考卷。对于老师,校方也愿意提供多一些的预算,让老师们到校外进行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纵使那段路程是多么弯曲遥远和费时;交通费用是相对的高昂。另外,因为有个浪漫主义的校长,学校一直进行很多的教学实验,纵使有时候会迷惑,到底在教学与活动中该如何做取舍。或许教育从来就不局限于智的追求。

因着它的特殊性,在工作初期,甚至乎到现在为止,偶有不适应之感。因为与之前的独中相比,在制度与环境上有所不同,同样的工作制度不能完全套用,更须花脑筋去思考更适合这个环境及这里学生的规章制度。在还未完全掌握情况的同时,却又心急地想要寻求改变,结果总有不确定的感受。

给自己一些时间再适应吧!
在7个月后,终于有机会的叨叨念念~

Monday, January 27, 2014

真相。真像。



在网上看到一句话, "the only people that mad at you for speaking the truth are those who are living a lie. Keep speaking the truth" (意译:为你所说的实话而生气的人其实都生存在谎言中。继续说实话吧!)

和朋友提起这段话。的确,这段话给我很多的联想。 谎话就好像建构出来的事实一样,予人美丽的想象。但它却是很危险的,因为它让人认不清楚现实。打个比方,马来西亚的治安不靖是个事实,可是因为活在自我建构的谎言中,我们可以被告知其实人民不用保镖护送,国内其实还算安全。再比方,“转角遇到匪”的壁画,透露出新山治安不好的事实,但因为它太赤裸,有感新山还是安全的,所以市政局最后把壁画清除,甚至乎连其他的艺术壁画也一并清除。再比如,由于电费、过路费、白糖等等样样起价,商家把涨高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通货膨胀是个事实,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贸消部四处检举随意涨价的商家,甚至伙同便衣警察进行检举,而没有在政策上进行检讨,对症下药。他们企图让我们看见所谓建构的事实,美丽的谎言。甚至乎在别人说出事实之时,开始生气,然后搬出敏感课题如宗教、种族等的幌子,企图混淆视听。

我想,人,始终是要居安思危的。我们不能够总是活在谎言里,仿佛一切还是很美好,仿佛一切不需要改变。实话虽然是很难听,但至少他让我们看见所犯上的错误,然后从根本上作出改变。

又或者,我想的太美好。其实,人之所以害怕听真话,是因为在他们的谎言里头,有太多不能让人知晓的私欲?

Saturday, December 14, 2013

有感

开学了。有一些想法盘踞心头,尤其衍生自毕业论文的研究。

毕业论文主要研究老师的职业倦怠与班级管理的自我效 能感。所谓的职业倦怠指的是精神枯竭,老师们会常觉得自己的精力被用尽;人性枯竭,老师开始对工作或学生或身边的人产生冷漠;及自我成就感的降低,意即老 师觉得自己在工作上或生活其他事物上产生挫败。结果,研究显示,年轻、新进、没有教育专业背景的老师们倾向于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毕业论文的结果虽然也证实 了老师的班级管理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有负向关系;但是其他的研究结果也表示了社会支持、学校的群体效能感对老师的职业倦怠也有很大的影响。

最 近,重回学校教书。开始思索,作为前辈、同事、行政单位甚或是领导人,在老师心理健康这部分可以给予怎样的支持与协助?论文的研究显示了柔州的独中教师群 中有52%的老师是没有教师专业背景。董总资料也显示了全国独中约有63%的老师没有教师专业文凭。虽没有教师专业背景,靠经验的累积也可以促进教师的教 学。只是我在想,在累积经验的这段期间,是否会因挫败或倦怠而选择离开。在这样的一段期间,学校的每个单位或每个人,又可以给予怎样的协助?前阵子,朋友 提及在独中呆的两年间,每年教授的科目不同,察觉自己没有专业的教授科目。独中的师资里,一些老师们不是相关的科系毕业,故在备课方面,或会因为没有相关 科目的知识(content knowledge)或其教育法(pedagogy),而在传授知识时碰上难题。在想如果按照老师的强项或兴趣来编排教授之科目,是否会促进老师乐教;学 子乐学的情况?又或者,有什么方式可以协助老师们?

学长曾提及,在独中工作的老师们,其实需要很大的耐力、动力甚或 是抗压性。每间学校系统不尽相同的同时,由于是民办的学校,相对的工作量也会比较多。每个初入行的老师们,都需要自行摸索。在摸索的过程中,碰壁了,或爬 起来,继续前进创新;或选择离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同时,我在想老师作为学校的一分子或个体,也同样是学习的主体。有时候,因为教师的光环,或许我们对 教师有更多的要求与期待。同一时间,我们似乎遗忘了教师作为一个个体,所会产生的情绪和感受。这时候,我们又可以给予老师怎样的帮助?

教师工作的繁重,很多时候让他们无法细想,该怎么样让事情更有效率及富教学意义?更多时候我们会不期然为了做而做。我们到底要如何营造一个互助、快乐的教学 环境,让老师们每天都可以带着愉悦的心情来上课;让学生们每天都期待着来上学?我们是否已经渐渐将教学工作当作一份职业看待;而失去了其对于人/学生的影 响或教育来看待?是否常着眼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而忽略了以长远的计划来对待教育工作?

我想,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我们 可以选择为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而提出精辟或有意义的看法。我想,作为同事或领导人,我们可以适时的聆听同事或老师们的牢骚并给予适当的同理、鼓励与认同。 我想,作为学校行政单位,我们可以适时地给予老师们教学上的援助。我想,作为一个老师或个体,我们需要适当地抒发自己的情绪和学习接受自己。

让大家一起创建一个更健康及快乐的教学环境和文化~
洋洋洒洒,写了有的没的。太久没有教书,或许纯粹因为我有一点职业倦怠?=p

写于2013年1月8日

Tuesday, January 1, 2013

2013。 新年快乐



今天是2013年了。好快,一年又过去了。

去年的一整年,总是庸庸碌碌,忙于在家人与学业间奔忙。当了3个月的老师后,就转换身份当学生。原本打算专心当个快乐的学生,专心做毕业论文;但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家人身体虽出了状况,忙于照顾家人之余,更加体会身体健康的重要(虽然有时还是会熬夜迟睡),及家人间的互助和支持。无论如何,毕业论文也已近完工,剩下最后阶段的修改部分就结束,估计和期望再多1个月就能顺利毕业。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又或者是我?辞职专心当学生的初期,偶会和朋友提起还是有工作的日子充实一些。当兼顾工作和学业的日子,却让生活忙碌地喘不过一口气。我想,朋友对我工作狂的态度,我渐渐明白了。然而。“赋闲”在新山的日子,却让我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看书的时光。今年看了比前几年都多的书。但知识要懂得运用及做深一层思考才有用处。所以,我还需要更进步。

思考前后了很久,毕业后要继续修读博士还是工作;最后因为怀念和享受与学生间的相处,还是回到学校教书去了。今年有了一个新的挑战,除了教学和班导师,也期望自己可以在教务的这一块有所学习和发挥。教书其实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创意。虽然学了很多的知识理论,可是要懂得运用及按照不同的人发挥不同的创意,达到所谓的学习成果或许才真正有效。第3年的执教生涯,还是要不断学习和冲刺,并记住保持一颗“莫忘初衷”的决心。

朋友昨晚寄来一封信息:“愿您跨进人生第三十个年头更加进步,感情事业更加丰富,家庭成员更加安康”。附加,也祝愿我爱的国家,更加进步,更加体恤人民的福祉。

与大家共勉!

Monday, October 8, 2012

观后感<老师的10个对不起>



最近接连看了很多书,都是教育类。看书,可以是一种逃避;逃避不去做论文的理由。论文已完成收集资料及输入资料的阶段。但当要开始分析资料时,我却有种不确定,不确定自己为什么做这个题目。初衷到底是为了什么?以前的自己曾经因为怀疑,怀疑自己教书的能力,所以产生职业倦怠,逃离教书的行列。过后,重回教书行列时,也同样发现部分同事有同样状况,所以做了这个题目。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理由却总是让我感觉怅然若失,确定又不确定。。。

说回正题。最近看了很多书。我很喜欢看书。透过别人的想法和经验分享,自己也可以学习。可是,当书本一本接着一本看,完全没有去进行思考或整理,书里的知识和阅读感受好像会慢慢变得不深刻,然后无法变成自己的知识。

刚看完了《老师的10个对不起》。作者是简世明,是一位有相当经验的国小老师。他教学的方式很特别,也很有趣。我想,他的教学方式更倾向于活学活用,教导学生如何让书本的知识与现实接轨。他是一个有创意的老师,也是一个有勇气的老师。小六毕业考,为了让学生体验别离,他很用心地在学生的考卷上写下他对学生的感觉及鼓励。一张又一张用心地写。再一年的毕业考,他写了一篇短文,向学生说了10个对不起,因为自己在教学上的伤害而抱歉。学生只要把文章读完就有20分。结果,应试的孩子哭了,不是因为考题太难,而是他们看到老师的用心。

我们常常说身教很重要,在这本书里更完整地予以体现。为了教导学生公平,要求学生不能做的事,作者也同样不去做。比如,如果我们要求学生不诉诸语言暴力或肢体暴力,同理,我们也同样不应该这么做。如果我们也忍受不了学生的顶撞,那何以学生就应该接受作为老师给予的侮辱?

这本书是作者18年的工作经历与回顾,同时也是写给后辈的经验分享。从他的文字里,我看到创意和热忱的激情。我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想要学习的心。如果他心散了,除了责骂,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和孩子一起找出他心散的理由,然后陪她一起度过。教会了做人,把学生当一个人来看待,进而再要求学术表现也不迟。

这本书不难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