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亲戚谈到独中教育的留级制度,让我陷入思考~
亲戚说他不喜欢独中,尤其是留级制度。他觉得留级制度会让学生失去信心和自尊,毕竟不是每个小孩都是资质优等的人。他朋友的小孩留级第二年后就会退学或转学。他赞赏国中的直升制度,认为学生至少每年都会认十是个生词,5年下来也会累积不少知识。最重要的,这制度不会毁了孩子的信心和自尊。他建议应该以分班的制度,即前段和后段班的方式去对学生进行教导,依照各自的资质去进行教导,即是所谓的因材施教。
听了他的说话,我思考了很久。之前也曾经和朋友讨论过留级制度的优劣。我们认为,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达到所谓的学术标准,如果硬让他升班,是害他而非帮助他的一种方式。所谓的劣势,就如我亲戚所给予的例子,太多学生在知道自己留级过后总会选择退学。又或家长总会到校求情或为孩子保证,只希望孩子能够升班。
思考,所谓的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和育人,更多的时候是让孩子回归到所谓的学习态度和状况里。所谓的分班制度,或许能以特辅班的方式处理,即让学生先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我和赞同亲戚所说的一句话,他说最主要的是孩子本身要有目标。所以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重要的。同时,在师资方面的培养,老师需以怎样的态度或方式去教导不同类型的小孩也是一个考验。
但是,所谓的留级制度到底有没有一个存在的必要?又或是以分班制度进行即可?又或是不管哪一个制度,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制度?然后保持学生的信心与自尊?
我想,我需要时间再消化~